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何海洋 摄影摄像 吴晓彤 文字 视频制作 王博尔)12月13日,记者来到乐山大佛景区,看到脚手架已经搭设至乐山大佛头,10多名工人来回穿梭于脚手架之间,忙着为头部的脚手架“穿上”绿色的防护网。这也意味着截至今日,经过66天的紧张施工,用了近两千根6米长钢管搭建脚手架,包括头部在内的乐山大佛本体已被遮蔽。
“接下来将对头部进行现场勘测、病害调查及测绘,到了12月底就得开始拆除脚手架,我们要保证明年元旦节之前,先露出佛头,供游客观赏。”在此前的采访中,大佛“体检”项目负责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曾介绍,为了在勘测过程中让文物少受甚至不受干扰,很多常规方法都不能用,“这对施工和技术要求极高,可谓工期很紧,任务很重,难度很大。”
石质文物保护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作为世界上最高达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长期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极易发生风化、渗水等病害。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屹立千年的乐山大佛迎来了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