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大熊猫粪便和食迹

发布时间:2019-11-04 15:16:0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徐登林)11月4日,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记者通报,该保护区近日发现大熊猫新鲜粪便和食迹。

“这是大熊猫新鲜粪便,这是陈旧粪便。”“这是大熊猫食用后留下的竹子桩。”指着办公桌上的几张照片,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冷志成向记者讲述了巡护监测员发现大熊猫粪便和食迹情况。

11月1日早上10时许,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王玉娃和王二娃两兄弟在保护区一个名叫马家山桦木坑的地方巡视时,惊喜地发现了大熊猫食用后留下的竹笋,齐整的牙痕处还在冒着水泡。王玉娃马上掏出手机拍照,手机显示当地海拔3048米。然后,往上爬了1米左右,两兄弟竟然发现大熊猫正冒烟的新鲜粪便,他们同样拍下照片。当天下午2时许,兄弟俩再次发现了大熊猫新鲜粪便和食用后留下的竹子桩。“从一大一小的粪便可以推测是两只大熊猫,从食用成年竹子判断,两只大熊猫很年轻,一般年长熊猫咬竹子的牙痕不太齐整,而且以嫩笋为主。”今年49岁的王玉娃介绍,他从小就在山上采药,对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动物生活习性比较了解。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导致当地的大熊猫大规模地向其他地方迁移。“2014年进行全国大熊猫第四次调查,确认当地有两只大熊猫活动,但一直未发现其踪迹。这是第一次在保护区发现大熊猫粪便和食迹。”冷志成说,这与多年生态保护有关,当地植被大量恢复,特别是箭竹生长状况比以前还要好,面积更宽,给大熊猫生存和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为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成立于1963年,201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标签:
相关新闻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