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谭继和讲述《客至》里的成都

发布时间:2018-08-03 13:43:3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何勇  记者 肖姗姗

“杜甫草堂”内景(摄影 肖雨杨)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肖姗姗)“这首《客至》,不仅描绘了杜甫的逍遥自在,更反映出成都在唐代时的经济繁荣、文化鼎盛。”7月17日,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跟记者聊起杜诗背后的故事。

仙乡人居 邻里和睦

“这首诗,是描写成都邻里和谐最典型的一首。其中蕴含着天府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林盘文化。”谭继和解释,所谓“林盘”,就是八个字“竹林茅舍,小桥流水”。他说,林盘以庭院为主要形式,在成都,看不到北方那种村庄连着村庄,这里的农家都是单家独户。“在杜甫居住的地方,舍南舍北,茅屋的房前屋后,都是被浣花溪围绕的。天天与自然为伴,从家往外看,都是各种各样的水鸟在飞翔。”谭继和直言,在当时,这就是成都人普遍的生活形态,“所以,成都人那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态度,跟自然环境、人居环境是很有关系的,有史可依。”

谭继和以“仙乡人居”赞其美好。李白写‘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九天是神仙的住所,家家户户都跟图画一样。这正是对成都‘仙乡人居’最好的描绘。”谭继和说,杜甫很欣赏李白,所以《客至》这首诗是在李白的“仙乡人居”的基础上,将其落实在生活中。

颠沛流离来到成都的杜甫,该如何活下去呢?成都的美好在于它不仅有仙乡的美景,更有美好的文化。谭继和直言,《客至》所传递出来的,就是天府的和谐文化、友善文化。“杜甫在成都写的诗很多,提到了很多帮助他的人,他向人要地、要钱、瓷碗、要树苗……差什么东西,都能要到。而在这首诗中,他隔着竹篱笆,邀请邻居家的老人来对饮喝酒,还大方说自己的酒喝完了,让老人带酒过来。如果不是平时邻居友善相待,杜甫能这么随意吗?”谭继和说,如此简短的诗句,却刻画出了成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彰显了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亲仁睦里。”谭继和认为,“今天的乡村振兴,就应该从杜诗里面去寻找这种精神。”

古代“太古里”也卖奢侈品

《客至》中有一句:盘飧市远无兼味。谭继和笑言:“这可不是现在那家店。”在刘开扬(《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一书注释者)的注释中,这里的“市”指南市津头。谭继和觉得,除了南市,还应该是指成都所有的市场,“在唐代,成都设有商市,包括东市、南市、北市、西市,它们离杜甫居住的地方,都很远,哪怕离浣花溪最近的南市,也有十里,很少能走去,所以他才说‘盘飱市远’。”而唐代的市场,还真是繁荣有序,“所有的市场,都是特定划出的地方,早上开,晚上关,而且都是‘房市制’,不是‘街市制’。只能到封闭的房子里面去做生意,街上严禁摆摊。”

唐代的市场,促进了成都经济的发展,对天府文化的转型起了重要的作用。谭继和特别提到了当时位于大慈寺的东市,“东市是成都最晚兴起的市场,唐代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西边,但是东边就比较荒凉,林深木多,连大慈寺都是修在树林中的。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慈寺这边出现了夜市,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东市。谭继和介绍,成都的经济重心由西边向东边转移,就是以东市的兴起作为标志。值得一提的是,东市所处的位置,也就是现在的太古里一带。现在的太古里,奢侈品品牌集中,唐代时,这里也有奢侈品,“那时这边专门修了一条解玉溪,从大慈寺直到合江亭。溪水用来打磨各种珍贵的玉器,那些东西,也就是达官贵人家能消费。”

谭继和感叹,成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至今还能寻到唐代的痕迹。“东门昔日有活跃的码头,它是接受新经济、新文化最快的地方,而西门,保留着最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在,成都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确,西边就应该控制发展规模,留存它的厚重历史。这样,成都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既有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又有流淌的历史文脉精髓。”

标签:
相关新闻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