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百余种川剧唱本古籍 戏里戏外有妙味

发布时间:2018-06-14 16:00:0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何勇  记者:吴梦琳

川剧《白蛇传》张燕饰白蛇(四川省川剧院供图)

生活味

四川方言唱词妙味无限

“莫得”“该背时”“好怄哦”“搞啥子”……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川剧剧本古籍中,有不少至今仍在使用的典型四川方言出现。

实际上,作为一种地方戏剧,除了表演形式和声腔以外,一直以来,川剧的语言,也被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专门研究,并被认为是川剧的一个重要标志。上世纪60年代,文化名人巴金曾专门给成都市川剧院来信,在信中说自己“自小就爱看戏”,离开故土在上海看到川戏时“有一种旧友重逢的感情”,并评价川剧不仅是剧目多而好,表演有独特的风格,台词精练而又风趣,生活味道很浓。

“川剧由多种戏种交融而来,如今也形成了不同流派,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使用‘西南官话’即四川话演唱。”袁定基说,在生活中,四川人就喜欢说,热爱“摆龙门阵”,且语言直白生动,川剧正是在四川话语言体系基础上形成的,拥有四川人的幽默风趣和生动活泼,生活化的语言艺术运用得十分自如,就算是要骂人,也是拐弯抹角地用其他语言来表达,更能烘托幽默诙谐的气氛,显得妙味无限。“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川剧能够如此受欢迎,不论是小孩或者大人,或者是没有任何文化知识的底层劳动人民,都能够看得懂、听得懂。”

“川剧的传承本身就是具有流动性的,从日常的四川人生活中汲取了不少内容。”肖娇娇说,即使是经典的故事,例如济公、杨家将、三国戏等,从文本层面来说,也充满着四川的地域特色,加入了地方歇后语和方言俚语。

虽然语言直白,但内容有时却引人深思。在川剧《做文章》中有一段“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箱好过年”,至今仍流传,讽刺懒于学习不思进取的人,《做文章》也多次被改编成其他剧种而搬上舞台。

首页上一页1234

标签:
相关新闻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