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那段“东张西毕”的世纪会面

发布时间:2019-05-22 14:03:1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何勇  记者 吴晓铃

张大千画的墨竹图(张大千博物馆供图)

“华山论剑” 开启张大千现代绘画之路

张大千为何执意拜访毕加索?皆因任何一次艺术的碰撞,都可能带给大师有益的启发。正是西方之行之后,张大千开始在现代绘画道路上的迈进。

1956年,张大千已经57岁高龄。魏学峰说,借画展在巴黎展出之机,张大千首次造访欧洲,在卢浮宫等博物馆和美术馆里徜徉,疯狂汲取着艺术的灵感。与毕加索短短的会面,毕加索对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论述,也给了张大千极大的启发。魏学峰说,张大千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未“安分守己”过,在天命之年,他再度开始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

不甘寂寞,这或许正是张大千能够被徐悲鸿赞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原因。

魏学峰说张大千绘画,经历3个阶段。起初,他学海派绘画,后模仿清初著名画家石涛,走文人画路线。从模仿清初士绅开始,一路上推到模仿明代的文徵明、唐伯虎,再到模仿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倪瓒以及王蒙。彼时,他模仿的石涛,功力之深已达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在上世纪初大批学子留洋学习西方绘画技法以后,中国绘画该怎么走,有了很大争议。有的认为该效法西画写生改革,有的则坚持中国画传统。“张大千始终相信中国传统绘画本身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于是在听说敦煌有唐代甚至更早时期的艺术作品时,一心想探索中国绘画技法的张大千,选择在已名满天下的时候去了敦煌。”

短短两年7个月的敦煌临摹之行,张大千不惜耗费5300两黄金,临摹了276件壁画。敦煌之旅的成果,陈寅恪评价为: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而张大千自我总结临摹敦煌壁画的十大意义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中找到文化自信,“西洋画不足以骇到我们的画坛了!”

这正是张大千在众人皆阻他与毕加索见面时,直接电话求见毕加索的底气。也正是这次见面以后,张大千开始他人生第三个重要的绘画阶段:泼墨泼彩。

1958年,张大千已经因为一幅《秋海棠》的画作,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评为“当代伟大画家”的称号。但那以后,张大千继续长达10年左右的探索,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光影以及半自动技法,创造了泼墨泼彩这种极富个性的新画法。魏学峰说,这种画法大概是先以墨笔略勾大形,然后托裱一层纸再泼墨泼彩。这种用手牵动画纸或画板的方法,墨彩的流动形成某种偶然效果,再注水或加浓颜色,再添补房屋、人物等形象,形成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境界,也创造出中国山水画雄奇壮丽的新风貌。这一晚年画风从古典到现代的“突变”,让张大千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绘画的革新大家。魏学峰认为,他与毕加索的见面中,毕加索与之畅谈的对当代艺术的看法,应该对他绘画现代意识的觉醒起了一定作用。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标签:
相关新闻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