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阿来解析杜甫《客至》

发布时间:2018-08-03 13:43:5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何勇  记者 肖姗姗

把生活过成诗 杜甫的草堂比现在还要漂亮

公元759年腊月间,杜甫越秦岭入川。拖儿带女,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有一个能使一家人躲避风雨的安身之所,是杜甫最大的心愿。阿来说:“在此之前,他有更远大的理想,那就是辅佐君王,改变社会。他曾经写诗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这个梦,在战乱之中,在他被贬为华州参军,并最终弃官而去时彻底放弃了。”理想不断被简化,直到变成一座再具体不过的草堂。“他抵达成都的时候,是冬天。第二年春天开始建草堂,这个过程,他好几首诗中都有描写。很快,草堂就盖好了。”

那么,这个草堂什么样子呢?阿来说,美。“‘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子前后都环绕着浣花溪水,春意盎然。‘但见群鸥日日来’,水面上有很多鸥鸟,而且每天都来。可以想象当时成都的生态环境有多好,现在想看,就非常难了。”阿来强调,杜甫在写这首诗时,远离了战火,还有了栖身之所,所以心情欢欣,看任何事物都美好起来了。“你想啊,房子修好了,又正是草木葳蕤的时光,而且有客人来探望他,心情怎会不好呢?”他内心欢喜,连自谦的话中,都洋溢着对自家草堂的满意。“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表面上是不好意思啊,有客来了,我都没打扫到家门前的这条路。实际上,‘花径’,可以想象这条路上的落英缤纷,鸟语花香。”在此,阿来以诗解诗,他借用了杜甫的《堂成》来诠释:“第一句‘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从江边到草堂的这条路,他都走得非常熟悉了。而他来来回回地走,就是因为这条路是他精心设计过的,走着很舒心。路两边栽花种树,有松树、竹子、桤木……他如此细心打造这条路,又怎会没有打扫呢?那都是客气话。”

春水、群鸥、花径……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杜甫的这个栖身之所,还真不像一个逃难之人的歇脚处。阿来笑言,杜甫真是一个懂得如何把生活过成诗的人,“他栽树都是有讲究的,为什么栽桤木?因为桤木易成林,挡住阳光,风动叶片,仿佛在吟咏诗章。还有,一位叫韦偃的画家来拜访杜甫时,在其东壁上画了一幅奔马图来装点整个房间。所以,杜甫当时生活的草堂,真的比我们今天看到的还要漂亮,环境还要好。”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标签:
相关新闻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