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阿来解析杜甫《客至》

发布时间:2018-08-03 13:43:5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何勇  记者 肖姗姗

平淡笔触寻常景象 用诗篇为成都画像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客至》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他用最平淡的笔触,描述最寻常的景象,却营造出最美的氛围。阿来直言:“杜诗有一个特点,表面看朴实无华,就是诗人的随手书写,但艺术感染力就在这貌似不经意的起承转合,随意点染处发生。”比如用词,“舍南舍北”,杜甫不用“房前屋后”,而是“舍”;“春水”,而非“溪水”“河水”;“群鸥”,不是“群鸟”;“花径”,亦非“小路”;“蓬门”其实就是“柴门”……阿来说:“这些字词,都是写实的,但却很雅致,很庄重。‘春水’,包含了季节,又代表着万物复苏,表达着杜甫在成都获得新生的一种喜悦。‘花径’‘蓬门’,既点明了我这条路是用什么做的,我的门是什么材质,同时又特别有意境。”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说,在成都期间,杜甫形成了一种新的律诗风格。“在此类诗中,经常出现快乐自得的形象,老狂士在小农舍中过着朴素的生活,周围是优美的自然风景。”宇文所安正是把这首《客至》当成这类诗的典型。他说:“轻快的笔调加上完美的形式,使这首诗备受赞赏,几乎所有重要诗人都模仿过它的首联。”而阿来认为,不仅仅是首联,杜甫这种写实能力,几乎无人能及,“很多人写美,会夸张出一些场景,但杜甫,写的就是身边的寻常景象。他的诗,就像他的日记,所有的生活情境都详实地记录下来,后人评价杜甫诗是‘诗史’,其实他首先写的是个人经历,个人所经历的历史。个人经历映照着时代,所以构成更宏阔意义上的诗史。”

成都,给了杜甫一个安身之所,他当时一定心存感激。但阿来说,成都最终是应该感谢杜甫的,“书写成都,最优美,篇章也最多的,就是杜甫了。他留下了那么多关于成都的诗篇。清澈的江水、丰富的植物、温润的气候、众多的古迹、时人的身影与生活场景、城市的气象,无一不在他笔下清晰呈现。没有杜诗,我们几乎无法描摹成都,没有杜甫,我们也几乎无法歌颂成都。”杜甫,为成都画像,为成都写下优美的诗章,为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个优美的背影。

首页上一页1234

标签:
相关新闻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