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乐山陕西街,见证8年烽火岁月

发布时间:2018-06-21 16:56:4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何勇  记者 杨琳

武大学生在工学院留影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如今,陕西街尽头,曾经“让庐”的旧址,一幢幢电梯公寓拔地而起。历史虽已远去,但抗战时武大师生不忘民族危难、坚守读书人风骨,肩负起潜心学术、抗日救国历史使命的精神,却传承与发扬至今。

张在军对陕西街的兴趣,来源于他读了杨端六之女杨静远所著的《让庐日记》和苏雪林的《浮生九四》。“一开始我没想过要写书,只是对让庐有点好奇。”张在军根据书中文字描述以及照片,找到了位于陕西街尽头的“让庐”的位置。当他右转时,发现了附近有一眼井,附近的一个老伯告诉他,那是一口很老的井,为了安全,前两年将其盖住,除此之外,老伯也不知道更多了。“附近的居民也没人知道曾经这里居住过武大的教授。”而记者此行乐山,已完全找不到武大教授当年向老百姓买水的那口井了。

张在军初次造访陕西街时,“让庐”先前的门牌“陕西街49号”已变成“陕西街163号”,但2010年底,当张在军再次去到陕西街时,那里已经被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

“乐山当年那条陕西街就成了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一个文化符号,我总想为她写点什么。”张在军说,为了梳理珞珈文脉,近年来除了出版《苏雪林和她的邻居——一条街的抗战记忆》外,他还出版了《当乐山遇上珞珈山:老武大西迁往事》《发现乐山:被遗忘的抗战文化中心》等反映抗战时期武汉大学往事的书籍,累计100多万字。

走出陕西街不远处,武大教授工作过的现乐山师范学院等地,也勾起人们对8年峥嵘岁月的回忆。珞珈路、武珈山……这些地名无一不与坐落在湖北武汉珞珈山的武汉大学紧密相连。任志文介绍,为了纪念武大西迁乐山这段历史,十多年前,乐山师范学院重新命名了一些道路的名字。而校史馆,则展出了武大乐山时期的图片、笔记本、机床等实物。

在校园旷怡楼背后,伫立着一块国立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2013年,在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这块高8米、台基长宽8米的纪念碑揭幕,镌刻着武大乐山时期校舍分布以及碑记,铭记武汉大学西迁乐山血与火的八年。

国立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

今年5月,在《乐山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建设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中,提出了要在学校建设“抗战文化带”。根据《方案》显示,要逐步完成以“武汉大学乐山纪念堂——国立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旷怡楼——松柏楼——梅庄”为主线的抗战文化景观带的建设。抗战时期,乐山接纳了流离中的武汉大学师生,如今武大反哺,与乐山师范学院合作紧密。2009年武汉大学与乐山师范学院签署了《武汉大学支持乐山师范学院协议书》,2012年正式纳入教育部“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2017年两校又商讨了第二轮对口支援计划。

纪念碑背后的碑文道出了武汉大学与巴山蜀水的情谊:“蜀山苍苍,楚水茫茫。文脉贯通,共饮一江。嘉州八载,松柏傲霜。珞珈百年,桃李芬芳。劫波度尽,学道恒昌。乐山精神,地久天长。”

首页上一页1234

标签:
相关新闻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