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幕布后,他们让吴京白百何都说彝语

发布时间:2018-10-18 17:10:1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何勇  记者 杨琳

正在配音(受访者供图)

彝语电影从这里出发

位于西昌,不足篮球场大小的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是全国11个民族电影译制中心里,唯一一个彝语电影译制中心。

10月11日,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以下简称“译制中心”)的配音导演尔古阿呷第一次去上海,就站上领奖台。译制中心报送的《金珠玛米》和《凄凉室》两部彝语影片,分别获得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颁发的电影译制片类一等奖和三等奖。

一部彝语电影是怎样诞生的?译制中心需先从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民族语言部(以下简称“中影民语部”)经授权的片源目录中挑选适合彝族观众观看的影片,通过翻译、配音、后期技术处理后,再返回到中影民语部对一些技术指标进行技审,以达到最好的放映效果。技审合格后,译制片就交给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全国发行。

译制中心副主任马建华说,在凉山,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县,如昭觉、布拖、美姑,很多观众看不懂汉语电影,只有通过译制成彝语电影,才能让这部分观众看懂电影。

译制中心还是凉山州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中心,在凉山一年超过4万场公益放映电影中,彝语电影接近2万场。但彝语电影的发行,并不局限于凉山,覆盖范围包括省内乐山、宜宾、雅安、攀枝花等地,以及省外云南、贵州等。此外,在长三角、珠三角、胶东半岛等彝族群众务工较为集中的地区,也能看到彝语电影。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标签:
相关新闻
SSI ļʱ